2017/7/26

尋找被討厭的勇氣

沒有留言:
 

我很需要被討厭的勇氣,那種貫徹自己的意願,不加入他們的圈子,不強迫自己因為遷就他人,而勉強自己的勇氣。

70年前逝世的阿德勒提出的說法對現世依然充滿啟發。
 目的論


並非因為不安,所以無法出去;要反過來想,是因為「不想出去,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」
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的意義來決定
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,而是你如何運用它
沒有辦法改變
→決定不要改變
 →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選擇新的生活型態
因為下了決心「不要喜歡自己」,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
客怕在人際關係的受傷
 →不和其他人建立關係
 →找出自己的缺點,討厭自己
 →被拒絕時,我就是因為些缺點才被拒絕的
自卑情結
我被賦予了這這的身高什麼意義?給它什麼樣的價值
自卑情結,是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
因為我的學歷低,所以無法成功,那就不得不解釋為「不想成功」,而不是「無法成功」
自卑感也導致優越情結:誇耀自己是優秀的,如果不這樣做,他伯身邊沒有人會認同這樣的自己,也會炫耀不幸,令其他人認同自己的存在是特別的
勇敢承認跟其他人之間有差異吧
把人際關係當成是競爭、認為別人的幸福就像是自己的挫敗
因為有這種上司,所以我才無法工作/不想工作,不想承認辦不到
就算在自認為站得住腳的情況下,也不要刁難對方,因為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「我是對的」,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
工作的任務 交友的任務 愛的任務
討厭A這個人→為了逃避和A之間的人際關係,所以尋找滿足這個目的的缺點
不應該尋求認同、得到稱讚,人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
課題分離:是誰的課題就由他來承受結果
做不到課題分離,或會將他人的課題當成自己的
不能回報,也不能受它束縛
父母強迫孩子用功讀書,出路、結婚都自行決定,才是自我中心
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
不在意他人的評價
不顧慮別人的想法
不害怕被人討厭
社會意識:把別人當成夥伴,並感覺到「有自己的歸屬」
自我中心:只關心我,被認同需求束縛的人
不要想「這個人會給我什麼?」而是「我可以給這個人什麼?」
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遭遇困難,找不到出口的時候,首先要「傾聽更大的共同之聲」。
不責罵,也不稱讚(這不是上對下的關係)
援助:不是下達命令,而是讓他有自信,推動他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課題
我對別人有貢獻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;其實只是存在,就已經有價值
接納自我 — 是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坦然接受那個「辦不到的自己」
接納原本的「這個我」,但抱有改變的勇氣
我們藉由勞動貢獻他人,愛與共同休,實際感受「我對某人的用處」,進而接受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所謂的幸福,就是貢獻感。

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。我們的人生僅僅存於刹那之間。以跳舞來說,舞動身體本身就一個目的,沒有人會想藉著跳舞到達某一個地方。
目的不是攻頂,而是登山
人生最大的謊,就是沒有活在當下,沉溺於過去,不斷張望未來。如困你將目標設定在遙遠的未來,把現在當醞釀準備期,這只是虛耗,拖延自己人生的做法。

人生的意義,由你自己給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
© 2012. Design by Main-Blogger - Blogger Template and Blogging Stu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