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是一百年前或是現在,可能所有的年輕人也對自己的方向和想做的事感到迷茫。主角篤藏是個吊兒郎當、做什麼也是三分鐘熱度的人;相反哥哥周太郎則是個為自己理想而奮鬥的人。其實,作為最後掌管御膳房的人,篤藏在故事開始,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人。
周太郎告訴篤藏:只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,什麼困難也可以克服。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,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「我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」。該說篤藏比其他人幸運吧,送昆布的時候遇見軍隊廚師,發現驚為天人的食物,啟蒙了他對烹飪的興趣。
而異於常人的是,篤藏被岳父發現沒有工作的時候,他可以一個人不顧一切從老家跑到東京,學習廚藝。有多少人做到他的果斷。去到東京他雖然未能在泰西軒工作,但只是從廚師的對話,他也好像獲益良多般。反觀我的工作,聽到上司之間對話和討論,我一點都沒有那樣的感覺。
得到塚教授的引薦,篤藏終於可以在華族會館開始工作,然後迎來了強烈共鳴的一幕。篤藏要從洗鍋的工作開始做起,做了一段時間就出現「要做到什麼時候」「我在這工作並不是為了洗鍋」的想法。然後大部分對於抱有這種想去的年輕人的評語都是「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吃苦」。又或者他們會說這是態度的問題,如果連小事也不能持續做下去,又怎能做大事?而我實在不能認同他們的看法,因為作為上司,他們有責任令員工明白做這些事的意義。當你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抱怨員工沒有用心工作,而沒有考慮到員工的心情,你已經不是一個稱職的leader了。反觀宇佐美下班後留下來磨刀,因為今天的工作要今天完成,「料理即是真心誠意」,很有說服力。
之後,篤藏就像開竅那樣,更加享受他的工作。喜歡上工作是種能力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